白沙绿茶,属半烘炒绿茶,是生长陨石坑里的一种奇茶,又名五指山茶,为新创名茶,创制于20世纪60年代,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沙农场,是海南茶的代表。外形紧结细直,显芽锋,色泽绿润有光,汤色黄绿明亮,栗香高,滋味浓醇,叶底肥嫩成朵,具有清香爽口、持久而耐冲泡的特点。自面世以来,以其独特风味,名驰中外,产品供不应求。
白沙绿茶既有中小叶品种的清高香气,又不失大叶品种的浓醇滋味。经华南农业大学生化室测检,含有多种氨基酸、酶类、芳香物质和各种有益于人体的多酚类和生物碱,其中茶多酚含量高达35%至40%,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导滞利尿的功能。于1990年,被指定为第11届亚运会绿色饮料进京展销。同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首届无公害“绿色食品”。也是海南茶叶系统中第一个获“绿色食品”称号的产品。
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沙农场,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为峨剑岭,海拔544米,北部地区和沿河谷地海拔210~251米,南半部属高山丘陵区,多为砾质壤土,植被茂盛,肥力较高,沿河谷地为冲积壤土,土地肥沃,属酸性砂壤土。这里有70万年前的“天外来客”——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方圆10公里的冲击陨石坑。产茶区四面群山环绕,溪流纵横,四季如春,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属高山云雾区。年均阴雾日215天,月均气温16.4~26.9c,漫射光台作用强,年均降雨量1725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乃是天然产茶之地,故有“好山好水出好茶”之美誉。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是南渡江、昌化江、朱碧江“三江”的源头,亦是海南岛生态核心区,是白沙绿茶的主要生产基地。美女峰下的南开河是南渡江的主要源头。白沙绿茶之所以“奇”是因为生长在陨石坑里,这个陨石坑是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形成,直径足有3.7公里。由于陨石坑内土壤中许多植被残留物日益堆积,表层腐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丰富的矿物质和含量较高的有机质造成陨石坑内的土壤营养非常的丰富,因而孕育了白沙绿茶独有的品质,生长在陨石坑范围内的茶树一年四季均可采摘。
白沙绿茶的“奇”除了陨石的原因外,还与美女峰的一个传说有关。美女峰是南开河的发源地,而陨石坑里的茶园主要是靠南开河的河水滋润浇灌的,南开河流经陨石坑的西侧滋润整个茶园。传说美女峰是玉帝的一个女儿,住在琼岛的西边,因长期的保佑黎族百姓风调雨顺而引发周围众山神的不满,群起而攻之。美女峰为了保卫自己请来雷神电神把周围的山神击退了,之后为了感谢雷山和电神,以一个仰卧的姿势躺在这里,以示安详。同时为了继续保护黎族百姓,把乳汁化成南开河,滋润着黎族百姓。
海南,中国茶叶最南部的原产地,北纬18°,全年暖热,雨量丰沛,海南的茶树有着极快的生长速度和半年充足的采摘周期。传统认知上,大部分人习惯将清明这一标志性的时节作为春茶鲜嫩与否的分水岭,而产自海南五指山的绿茶突破了这一习惯认知,作为中国每年最早上市的新茶,还未等到其他春茶的出芽,海南茶就已经出现。
五指山区产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但在1949年前白沙地区仅有零星野山茶,村民仅在春分、清明期间采摘少量茶芯,手工自制一点饮用。这些野山茶名为海南大叶,该茶叶厚且宽,茶汁浓醇。关于海南大叶茶树还有着这样一个传说,以前黎族先民经常上山去围猎,捕猎过程中因口渴找不到水源而发现一种神树,为解渴而采它的叶子吃,没想到竟然有生津解渴的作用,之后就把神树供奉起来。而传说中的神树就是海南大叶茶树,当地的黎族先民发现了海南大叶茶树的作用就把这种茶树当作神树来保护。而白沙绿茶就是以海南大叶茶种树为主。
1958年,白沙农场成立后,除种植油棕、香茅、胡椒等作物外,还从云南、福建等地引种一批茶树。1963年,广东省外贸部门一个考察团到白沙农场进行考察时,发现这里的茶树长势特别好,制出的成品茶品质优良,因而建议为适应内销、外贸的需要,宜大面积栽培生产。1963年以后,白沙绿茶的品种不断得到改良,从起始时的本地品种到后来从云南、福建等地引进的大叶、奇兰、福鼎、水仙、福云6号等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嫁接、培育、优化、改良,加上陨石坑独特的地理气候,长势旺盛,芽芯粗壮,叶片鲜嫩肥厚,逐步形成了“本地化”的生物机理,茶质内涵更加丰富,品质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了白沙绿茶,集海南、云南茶之浓醇,福建水仙、乌龙之清香于一体的独特风味。
60年代,白沙绿茶已在粤、桂、湘、琼享有盛名,旅外侨胞返乡省亲,亲友赠送都以白沙绿茶为最佳赠品,一位作家外访归来,在其游记中深情记录:“泰国很多地区把白沙绿茶列为王牌茶叶而家家必备。”白沙绿茶自1983~1987年在自治州、广东省农垦总局、广东省茶叶公司组织的8次绿茶评比中,白沙绿茶曾获7次第1名、1次第2名;在广东省海南区茶叶评比中,连续16次获得一、二等奖,被誉为广东五大名茶之一,远销英国、东南亚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