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里,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了一味可以清热解毒的植物,谓之荼。商周时,巴人以芳蒻、香茗纳贡天子。三国有荼荈以代酒。南北朝时可茶饮为祭。唐时饮茶之风已弥漫朝野,茶圣陆羽做出千古名著《茶经》。宝鼎两年,蒸青茶东渡日本,贞观时期,茶马古道将茶带往西域,从西域传向世界各地。
之所以要先简单讲述一下茶的历史,是因为只有了解历史之后,确定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史,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茶与茶文化在我国的地位,以及在传播开后对世界的影响。当然上面写的十分简陋,只能让大家有个简单的了解一二。了解曾经过往后,再来看看现在,在全世界,有20亿左右的人口喜爱喝茶,这些人分布在五大洲的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可以说茶饮无处不在了。
可以这么说,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泛的茶种、制茶方式和饮茶习惯,都是起源于我国,在漫长的时光中,通过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出去的。在这个过程中,茶不仅仅只是作为单纯饮料的存在,而是将茶文化也一并传播了出去,离我们越近的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以日本为例,唐时的日本僧人最澄将茶种带回日本并进行了种植,南宋时僧人荣西禅师在中国交流佛学时,对茶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写出《吃茶养生记》一书,他也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同样是南宋,日本另一位高僧将中国佛寺中的茶具和吃茶方式带回了日本后,才有了之后日本茶道的兴起。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日本茶道里面抹茶的吃茶方式、讲究的“清净和寂”的精神,无不和宋时的“点茶”吃法、佛教的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至于欧美国家,虽然茶的传入时间并不长,但茶也已经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并且根据当地风俗人情,慢慢衍变出更符合当地人习俗的吃法。
在茶叶向世界传播的这个过程中,茶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载体,茶与茶文化都是通过这个载体完成传播,并且彼此有了沟通的渠道,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是中国认识世界的机会,也是世界认知中国的上好窗口。
茶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明确的分类的标准,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自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我们这里主要是从制作工艺来分成六大类:
一、绿茶:不发酵茶,发酵度为0%。 西湖龙井、日照绿茶、庐山云雾、四川竹叶青、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峨眉竹叶青、南安石亭绿、紫阳毛尖、六安瓜片、贵定云雾茶、蒸青煎茶、花果山云雾茶、湄潭翠芽、都匀毛尖。
二、白茶:微发酵茶,发酵度为5%-10%。白牡丹、贡茶、白毫银针、新工艺白茶、寿眉。
三、黄茶:轻发酵茶,发酵度为10%-20%。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
四、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为30%-60%。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冻顶乌龙。
五、红茶:全发酵茶,发酵度为70%-80%。正山小种、烟小种、滇红、英红、川红、闽红、祁门、碎茶、叶茶、片茶、末茶。
六、黑茶:后发酵茶,发酵度为100%(后发酵:加工前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安北黑茶、边茶、普洱茶、六堡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