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区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区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包括:

一、茶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二、茶与文学

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其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北宋·苏轼的《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有: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苏东坡《叶嘉传》、唐庚《斗茶记》、张岱《闽老子茶》、张岱《阳和泉》。

其它艺术作品

书法:

著名的茶帖有:唐怀素《苦笋帖》、宋苏东坡《啜茶帖》、《季常帖》、《新岁展庆帖》、宋蔡襄《精茶帖》、《天际乌云帖》、宋米芾《笤溪帖》、宋赵令畴《赐茶帖》、清金农《玉川子嗜茶帖》。

茶画: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弟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中国茶学

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斗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崇尚返归自然,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斗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作者 sa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