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自古以来,最顶级的茶,都讲究春季采摘制作,春季的茶才是一年四季最好喝的,这不仅符合我们人体的生理习性,也符合自然的生长变化规律。

经过了整个漫长冬季,茶树获得的休养生息,到了春天其内质最丰富,春茶还会表现出一些特征来,比如普遍浓重饱满,会呈现色泽绿润或者乌润,白毫多,叶边缘锯齿不明显,叶质肥壮厚实,条索紧结,冲泡后下沉很快等。

绿茶,会表现为汤色显黄,红茶在杯中容易出金圈,乌龙茶的滋味和香气平衡感都是最强的,那么除了以上的这些情况以外,还因为春天是万物生发复苏的属性,这些天地灵气和属性可以给人带来一年的生机勃勃,所以讲究精神需求的人,一般往往都是偏爱春茶的,尽管在某些茶产品类中出现了秋冬茶更香的情况,仍然对春茶是忠心耿耿,始终如一的。

春茶因为各地方的气候不同,茶树发芽的情况,也有早有晚有迟缓,所以还会形成了惊蛰茶,春分茶,清明茶,谷雨茶等说法,这类茶主要以江南为代表。

而一些四季如春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这个属性就不那么明显了,其实也失去了某种精神上的意义。

夏茶一般是低端茶的代表,在过强的光合作用下,太高的温度,过强的光照,都会促使茶树生长太快,芽叶还没来得及积攒多少物质,就展开长大了,所以采摘的叶片很容易是是松垮松轻瓢的,是色泽灰暗,条幅松散,另外咖啡咖啡因茶碱这类苦涩物质含量也容易高。

香气方面会粗老,或者低下,沉闷。冲泡后芽叶下沉的缓慢。要是做绿茶的话,汤色容易显青绿。

在历史上,我们以前都只是用夏茶来制作原料粗老的茯砖类黑茶的,后来发现这种料做出的黑茶很耐熬煮,做出的红茶,与春茶料显现出的那种红彤亮丽不同,汤色更加艳丽明快,叶底红亮,很适合出口的需求,苦涩重,更适合调饮用,与糖类,奶制品综合之后,可以增强口感的丰富性,所以就开始大量的用来制作红茶了,以供应全世界的需求。

夏茶除了这两类茶以外,制作其他类的茶都不怎么受欢迎,于是干脆就不生产了,即便是做了,卖价也很低,从这点来看呢,就是轻饮茶和调饮茶,它对于苦涩感的要求是正相反的,因为品饮方式以及文化的不同,这就做成了不同民族地区,对于茶的色,香,味,型的需求和态度方面有着很多的区别。

每年的8月7到9日,就是农历立秋,一次每隔15天会进入处暑,白露,秋分,寒露,这几个节气,到10月23-24日霜降,就完成的秋茶才采收。在这个金黄色的季节里,各类茶都有生产。

但秋茶综合品质,其实是要略逊色于春茶的。

普遍会呈现出对夹杂叶偏多,茶叶瘦薄,叶张大小不一,边缘锯齿明显,灌叶小叶种茶树制作出的茶,往往会香气平和不显,滋味淡薄。

这个时候在多数茶区就开始给茶树施农药化肥,这也代表了一年的茶叶制作将要接近完工了。

而轻发酵的乌龙茶则相反,尤其是在闽南闽西地区的,像铁观音,漳平水仙,平和奇兰,永春佛手,诏安八仙这类,轻发酵轻烘焙或者不烘焙的这类茶,反而是很活跃。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春水秋香,等说法就体现在这类茶中。

正秋的铁观音,在寒露时期采收,因为早晚的温差很大,茶叶会滋生更多的芳香类物质,并且苦涩感还不重,像内安溪高海拔地区的叶片,也能够呈现出春茶一样的柔软肥厚状态来,卖价还往往会贵过当年的春茶,云南地区的古花茶,也指的是这一时期采制的,有些似乎是沾染了野花的香,令人回味无穷,心旷神怡。

福建白茶系中的白露秋茶,许多都会香气优雅,亲和婉转,品饮一口,闭上眼睛,像是能感受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味道,犹如清丽少女在原野翩翩起舞,似有蝴蝶萦绕身旁……

到了冬季,大部分的茶产区就会停工休息,让茶树休养生息了,由于地理上形成的温差,更南部一些地区的冬季,和福建的秋季气候是很近似的。

在广东凤凰水仙茶的产区,深冬季节仍然会有茶的制作,被称为“雪片”,台湾的中南部地区,也会做一些“冬片茶”,这两种茶和“冬茶”不是一个意思,他们指的是冬季后期,多为12月中旬以后。

茶树因为寒冷生长到芽叶的形态时,基本就不会再出新叶了,而后寒冷风霜会不断的冲刷刺激这些稚嫩的芽叶,在抵抗恶劣环境中形成更加强烈的香气和凛然风骨。 因为产量不稳定, 加上近似梅花般的清冷个性, 这类茶因此深受高级洁人士,资深茶人的喜爱。

不同季节的茶,有着不同的外在和内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从稚嫩到茁壮到凋谢而后沉寂,生命的存在感和完整性是需要体验的, 只有对比才能知道对错,以及什么是适合的,应情应景应季,因为茶,我们感受到了四级带来的抚慰, 接受一路上不完美,也像是四季里茶,感动一切的美, 易犹如四季里的茶。

作者 sa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